今年8月,宿遷出臺《關于加快洋河旅游發展的實施方案》,在其提出的四方面重點工作中,“加快推進酒文化旅游重點項目建設,支持洋河股份等項目建設”赫然在列。
9月10日,在宿遷市洋河新區召開的全區領導干部會議上,區黨工委書記張聯東在發言中提出,“要加強旅游招商,引進策劃運營團隊,加強與洋河酒廠和市文旅集團合作,探索復制皂河模式,深入謀劃古鎮項目建設運營,打造洋河旅游龍頭項目!
9月11日,在其宿遷基地陶壇儲酒核心區新建的“天下一壇”正式揭幕,該壇高9.5米,可儲存綿柔原酒10萬升,價值6億元,是世界單體儲酒規模大的陶壇。洋河再為旅游發展增添一大“靚麗風景”。
由市到區,洋河工業旅游項目的備受重視實為有目共睹。業內人士稱,“洋河的工業旅游本就如火如荼,再加入有關部門的助力,再上一層樓想來不是難事。而體現在市場競爭中,必然可以助力品牌力的上升與消費者粘性的增強!
國家4A級旅游景區+年接待游客50余萬人次
熟悉洋河的酒商應該知道,早在2015年,洋河酒廠文化旅游區就已成功創建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景區年接待游客50萬余人。大家都在發力工業旅游,洋河憑什么收獲“國家4A級旅游景區+年接待游客50萬余人”的輝煌成績呢?
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江蘇宿遷被譽為我國釀酒環境好的地方。據悉,宿遷地處長三角北翼、江蘇北部,坐擁駱馬湖、洪澤湖兩大淡水湖的宿遷,還享有“華東凈土”、“江蘇氧吧”的美譽。
第二,釀酒歷史“源遠流長”。洋河釀酒更是相傳起源于秦漢、隆盛于明清,曾入選清朝皇室貢酒。正是依托厚重的歷史底蘊,洋河酒廠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就開發了洋河酒文化特色旅游。
第三,工業遺留“完整久遠”。洋河傳統釀造生產區廠房、百年地下酒窖、明清老窖池群、雙溝珍寶洞等多處工業遺跡保存較完整,久遠的甚至可追溯到明清時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三大基礎之上,洋河方面對工業旅游格外用心。據公開資料顯示,到2019年,洋河先后推出重點旅游項目15個,投資超過5億元。今年9月11日,洋河“天下一壇”正式落成,更是將這種格外用心展現好。
面對“有關部門幫助+豐富的旅游資源+大筆資金投入”,洋河旅游得不到好的發展才是“怪事”!當然,有業內人士明確指出“作為一家酒企,洋河大手筆投入旅游的根本目的還是‘賣酒’!
3.0的工業旅游時代,洋河要力爭坐“前排”
曾有業內專家在接受采訪時強調,目前,國內工業旅游已經從1.0的“走馬觀花”時代發展到3.0的“交互”時代。
而具體到白酒行業,酒企為了自身品牌形象打造與推廣,在旅游上的時間、精力、資本投入越來越大,比如:1993年,茅臺集團打造了國家4A級旅游景區茅臺酒文化城;2017年,瀘州老窖升級改造國窖廣場旅游工業園景區;郎酒集團投入100億,將郎酒莊園打造成白酒愛好者的朝圣之地等等。
邁入2020年,白酒行業的競爭更加殘酷,一方面是同等級產品之間的“品質競爭”加;另一方面是品牌宣傳競爭愈演愈烈、不斷升級,以往的硬廣投入在宣傳中的作用下降,軟性廣告宣傳的作用上升,其中的代表,正是“工業旅游”。
從市場角度來看,酒企做好工業旅游,首先一點可以拓展業務,發現并培養大量的潛在客戶群體。其次,在接待游客的過程中,向其講述酒企品牌故事與文化,這對于底蘊深厚的酒企而言是個與消費者近距離開展品牌傳播的機會。
以洋河為例,千年釀酒文化,超百年的釀酒歷史,游客在“聽與看”中自然就懂了洋河的酒為什么“好”。消費者主動發現的好與被告知的好,哪一個更能讓消費者信服,顯然是前者。
有業內人士認為,盡管一眾企業都在發力工業旅游,但目前的種種跡象表明,洋河在這方面的決心與能力更加突出。在3.0工業旅游時代,如果說數億元的投入,讓洋河力爭坐“前排”的野心公之于眾。
那么,在有關部門的幫扶下,今年下半年,洋河很有可能變野心為必勝之心,加強、加速發力旅游。與其聚焦核心資源,范圍內力推旗下“夢之藍M6+”打法一樣,務求“一擊必中”,用旅游把品牌與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贏得包括經銷商、消費者在內的各方好評。(來源:賣酒狼團隊 編輯:喜之狼 | 美編:紅太狼 | 采集:狀元狼 公眾號)